聯盟為進行是次調查,分別於7月17日、7月18日、7月25日、8月1日、8月8日及8月15日,在「勞工處就業互動網」收集共1260份非技術工種空缺的資料。在這些空缺當中,有超過九成(91.4%)為長工,其餘則為臨時工、暑期工或合約工。當中有接近八成(78.3%)為全職工作,其餘則為兼職工作。
在1260份空缺當中,最多空缺是清潔工(234份),其次是保安員(153份)。聯盟指出,由於刊登在勞工處網頁的清潔工及保安員職位的工資一定要在全港工資中位數以上,因此估計在勞工處網頁中,這兩個行業的平均工資很可能比實際情況為高。聯盟表示,求職者根據勞工處網頁資料見工時,僱主提出更低待遇是常有的事。 聯盟根據勞工處網頁提供的資料,計算出以下工種的平均時薪均處理不合理地低的水平。
調查更發現,有近四成職位空缺(37%,486個)低於或相當於時薪$25.9(接近清潔工平均工資$25.4元);逾五成職位空缺(53%,602個)低於或相當於時薪$27.9(保安員平均工資27.9元)。若以民間爭取最低工資聯盟提出的最低工資時薪不低於$33來計算,更有接近八成(79.13%)的空缺未達水平。
非技術工人的工資水平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 聯盟根據綜援受助者平均受助水平來推說最低工資的水平,計算出時薪不應低於$33:
聯盟同時又引用香港社會服務聯會在2006年出版的《基本生活需要研究》的調查數據乘以通脹率計算出來的生活金額,得出相同結果。
聯盟指出,根據上述調查結果,除了清潔工和保安員以外,差不多8成的非技術職位空缺的時薪水平都不足以維持基本生活所需(即時薪低於33元)。近一年來經濟環境好轉,可是基層工友卻不能分享經濟成果,在近期通脹持續的環境下,基層生活更是難以維持。
政府的最低工資立法建議不能保障大部份基層工人聯盟指出,雖然政府承諾倘若工資保障運動成效不彰便會在清潔及保安兩個行業立法最低工資,可是是次調查的數據顯示,在清潔及保安兩個行業以外的職位空缺中,有5成多職位空缺的工資水平是低於保安員的平均工資的。聯盟認為,政府沒有理由不保障比保安員的工作待遇更差的工人。 如果以職業分類為單位,包裝工人、生產工人、洗衣工、洗碗員、洗髮工、派咭員、停車場管理員、速遞員、傳菜員、電梯控制員及雜工這11個工種的平均工資水平都低於保安員。聯盟認為,政府沒有理由漠視這些行業的低薪問題。
基層工友的工時過長是次調查的數據顯示,55.8%的非技術工種職位空缺的工作時間是超過每星期44小時的,接近兩成的職位空缺的工時更超過60小時,可見非技術工人的工時過長問題非常嚴重。聯盟認為工時過長,不單只影響基層工友的健康,但減少工友與家人相處的機會,從而引發更多社會問題。
民間爭取最低工資聯盟根據以上的分析,向政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