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會戰線 抗爭之路》--2020年五一勞動節聲明
經歷了雨傘,經歷了民主運動的低潮,經歷了中共對香港民主法治的強攻,民選議員一再被取消資格,既有的政治經濟制度繼續牢不可破地壓在香港人頭上。
2019年,香港人學會了「和勇不分」,學會了包容不同的鬥爭策略和手段,並且不斷「升級」。因為我們知道,對抗中共,團結是必由之路。但我們不是為團結而團結,而是為了捍衛香港人的尊嚴和自由,從政權和依附它的既得利益者(收成期)手中,奪回本應屬於人民的權利。
習近平治下的中共,對港人的回應是殘酷的。港共政府以最精良的武器對付不屈的香港人,自去年6月開始,特權警暴無日無之,赤裸裸地呈現了中共與香港人的關係。至今,為運動犧牲的年輕性命,不計其數,甚至有很多不知名的犧牲者。而不少義士浪跡海外,成為流亡人士,都是中共治下的惡果。
香港人不但是抗爭手法進化了,思想也已武裝起來。時代革命之下,所有社會運動的性質已經改變。香港人絕不能忍受無日無之的警暴,絕不能容許黑警成為特權階級,一生不受制裁。
時代革命的精神已鑲嵌入香港人的日常生活,發展出多條戰線,形成全人抗爭的雛型。消費,有黃色經濟圈;社區,有區政互助;國際,有遊說戰線;街頭,有抗爭與連儂;職場,自然便有工會戰線。為了與極權對抗,香港人已重新理解自己與社會的關係,「光復」每一個領域,轉化為抗爭的實力。
在時代革命之中,香港人經歷了多場「大三罷」,未竟全功。由六月包圍立法會,到八五35萬人大罷工,以至於後來的罷工集會。香港人最終意識到,需要建立工會,長期抗爭。
新工會浪潮改變了香港工會運動的生態,是運動中的「政治主體」催生出來的「勞工主體」。這個勞工主體在極權暴力的前線中拉拔出來,成為民主運動的新興力量。它不止於積極介入當前的政治矛盾,而且會結合勞工各方面的訴求,並以工業行動為手段回應暴政。同時,既有的工會運動亦與新興力量互動結合,「光復」各行業的職場,打撃各方面的既得利益階層。醫護罷工便是最好的例子,顯示出工會正延續著社會抗爭的力量。
在抗疫的逆境中,香港的中下階層正面對前所未見的生活難關。縱使香港各界齊心抗疫,然而一個不義政權,將香港人拉入經濟泥潭。百業蕭條,工人失業,然而政府所提出的「抗疫基金」,不但漠視了失業工人的需要,更一以貫之地無視自由工作者、零散工等的存在。各行各業陷入一場由人禍衍生的寒冬。
香港工人被剝奪了集體談判權,罷工保障也是殘缺不全,經濟逆境之下,更容易淪為財團和政權剝削的對象。政府對財團發出前所未有的「免審查」資助,但失業人士只能在嚴苛的審查下領取綜援。一場運動和一場疫症,充分顯示了這不是一個香港人的政府。
疫情未止,中共已急不及待進一步清算香港人。政治檢控不息,由前線手足到「和理非」的抗爭者,「無一遺漏」。中聯辦、港澳辦干預香港立法會運作,隨時挪用法律,對民主派議員羅織罪名。同時,更突然宣布兩辦不受《基本法第廿二條》規管,一手撕破「一國兩制」的假面具。
香港政府無心抗疫之餘,全面配合北京,連「一國兩制」的門面功夫都不屑一顧。對於中共橫暴,經歷了2019年抗暴運動的香港人,絕不會輕易接受。在今年五一行動,我們重提工會戰線的重要性,是抗爭的必經之路。面對中共的進撃,我們須準備好用更進取的手段回應暴政。我們呼籲香港人加入工會、成立工會,為未來的抗爭全面應戰。
五大訴求 缺一不可
抗疫抗暴 抵制不公
工會戰線 抗爭之路
本會就疫情期間的勞工政策倡議:
區議員聯署及合作:https://bit.ly/3bIVxv8
發起團體:香港職工會聯盟
香港浸會大學教職員工會|